公司熱線: 13922256280
- 產品詳情
- 聯系方式
- 產品品牌:廊裕化學
- 供貨總量:不限
- 價格說明:議定
- 包裝說明:不限
- 物流說明:貨運及物流
- 交貨說明:按訂單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資陽異己二醇-廊裕化學(推薦商家)-異己二醇代理 :
四甲基氫氧化銨,2-吡咯烷酮,三異丙醇胺85%
異己二醇,也被稱為2-甲基-2,4-或1,6-(該稱呼可能存在誤差),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6H14O2,分子量為18.18。這種化學物質具有多種物理和化學性質: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的資料稱其可能帶有溫和的甜香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溶劑中;熔點為-℃0,沸點達到19℃,閃點為℃。
在應用領域上,由于上述的物理與化學特性使得異己二醇被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領域:作為溶劑時由于其高溶解性而被用于金屬清洗劑、線路板清洗劑等場合;作為穩定劑和添加劑則被應用于生產和個人護理配方(例如洗發液)等方面;同時還在油漆涂料業以及膠粘劑的制造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異己二醇還被用作液壓油混凝土添加料等多種工業用途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它具有低毒性且環境兼容性好但在使用仍需遵循相關安全規定以防止意外發生。






異己二醇(2-Methyl-2,4-pentanediol)作為一種工業清洗劑,憑借其的化學性質,在特定領域具有應用價值,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以下是其優缺點分析:
###優點
1.**溶解能力**
異己二醇兼具極性與非極性基團,對油脂、樹脂、油墨等有機物溶解能力顯著,尤其在去除頑固高分子污染物(如環氧樹脂殘留)時表現優異。其溶解于乙醇、等傳統溶劑,可減少清洗時間與用量。
2.**低揮發性和穩定性**
沸點較高(約196℃),揮發速度慢,降低作業過程中的揮發損耗和VOCs排放風險。同時,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金屬或塑料發生反應,適合精密器械的長期浸泡清洗。
3.**安全性相對較高**
相較于氯代烴、苯類溶劑,異己二醇毒性較低(LD50約3000mg/kg),對皮膚刺激性較弱,操作人員防護要求相對寬松,符合部分行業對工作環境安全性的需求。
###缺點
1.**生物降解性差**
分子結構穩定,自然降解周期長,廢液處理需依賴焚燒或化學分解,增加環保成本。部分地區已將其納入受控污染物清單,限制大規模使用。
2.**材料兼容性局限**
對某些橡膠、聚碳酸酯等材料存在溶脹作用,可能導致密封件變形。清洗精密電子元件時需預先測試兼容性,限制其在多材質復合設備中的應用。
3.**經濟性不足**
原料合成工藝復雜,價格約為乙二醇的3-5倍。高濃度使用時低于水性清洗劑或碳氫溶劑,僅推薦用于常規溶劑無法處理的特殊場景。
4.**清洗后殘留風險**
高沸點特性導致干燥速度慢,若漂洗不可能殘留微量二醇類物質,對后續電鍍或涂層工藝產生干擾,需配套真空干燥設備。
###應用建議
異己二醇適用于半導體、光學器件等對溶劑純度要求高且污染物頑固的精密清洗場景,但需配套環保處理設施。在常規工業清洗中,更推薦將其作為復配溶劑的增效成分使用,以平衡成本與性能。

異己二醇(通常指2-甲基-2,4-)在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受到多重限制,主要涉及毒性、穩定性、法規及成本等因素,具體表現如下:
###1.**毒性與安全性限制**
異己二醇作為,盡管其急性毒性低于乙二醇(LD50約3.4g/kg,大鼠口服),但長期或高劑量使用仍可能引發健康風險。其代謝產物可能對肝造成負擔,且局部應用時可能刺激黏膜或皮膚。在注射制劑中,高濃度可能引起溶血或組織損傷,限制了其在腸外給藥中的使用。此外,缺乏長期毒理學數據使其在慢中的應用存疑。
###2.**藥代動力學與蓄積風險**
異己二醇的親脂性可能導致其在脂肪組織中蓄積,尤其在不全患者中排泄減緩,增加毒性風險。代謝途徑不明確也使得與其他的相互作用難以預測,可能影響聯合用藥的安全性。
###3.**配伍性與穩定性問題**
作為輔料,異己二醇可能與某些活性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如與胺類發生縮合或導致pH敏感型降解。其吸濕性可能影響固體制劑的穩定性,需嚴格控濕環境,增加生產成本。
###4.**法規與合規性挑戰**
多數國家藥典(如USP、EP)未將其列為標準藥用輔料,需額外進行安全性評估,延長新藥審批周期。環保法規對其生產廢棄物的處理要求也可能抬高合規成本。
###5.**成本與替代品競爭**
合成異己二醇需多步反應,原料成本較高,且純度要求嚴苛。相比之下,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替代品具備更成熟的藥用歷史、更低毒性及成本優勢,擠壓了異己二醇的應用空間。
###6.**生物相容性限制**
在涂層或植入材料中,異己二醇可能引發局部反應,需通過ISO10993系列生物相容性測試,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和時間成本。
綜上,異己二醇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受限于安全性、穩定性及經濟性等多重因素,目前僅能在嚴格控制的低濃度局部制劑或特定合成工藝中作為過渡溶劑使用,未來需通過結構修飾或毒理研究突破才能拓展其應用范圍。